01
線下線上融合
中國半導體封裝測試
技術與市場年會召開
3月15日,斯坦德機器人受邀參加第十九屆中國半導體封裝測試技術與市場年會,本屆年會采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舉行,線上吸引超4.2萬人次觀看。斯坦德機器人就「AMR如何賦能半導體行業物流自動化」主題進行線上分享。
本屆年會以“創新引領、協作共贏、共建芯片成品制造產業鏈”為主題,圍繞行業熱點問題展開研討。經過近年來的產業快速發展,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主要特征已經從“加工”為主全面轉向為以“創新”為主;面對“后摩爾時代”的產業技術發展演變,以“三維混合鍵合”技術為標志的產業技術創新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堅持技術突破與創新,打造健康有序產業生態鏈,創新發展制造領域內前道、后道的集成、融合將成為當下產業技術發展尤為重要的部分。
其中,芯片產業鏈主要包括設計、制造、封裝與測試三大環節,用到工業機器人的環節多在芯片封測和晶圓生產兩大場景,斯坦德機器人瞄準風口,前瞻布局半導體行業,助推芯片成品制造產業鏈共同發展。
02
斯坦德AMR
賦能半導體行業物流自動化
斯坦德機器人解決方案運營總監梁凱翔在演講中表示: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疫情持續造成的交通障礙、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所有制造企業都急需實現智能轉型升級,才能持續發展。
一、 減少人工依賴,增強發展彈性。目前,半導體工廠內部物流運輸仍主要依靠人力,費時低效,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自動化進程。與人力相比,AMR可以連續“不知疲倦”地運行,以取代工序間材料和半成品的人工運輸,方便生產材料的監管,從而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
傳統的人工物流方式無法對數據進行跟蹤,跟蹤效率低,引入AMR可以實現倉庫物流數據的自動采集。同時,AMR可以連接車間生產設備,同步采集生產相關數據,方便企業調整、優化生產流程、進度等,從提升企業發展的彈性。
二、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梁凱翔介紹的案例中,一家半導體制造企業的人工搬運效率低且不穩定,給生產節奏的穩定帶來了隱患,存在長距離運輸、易碎材料、多種方式設備設施對接等問題,通過引入斯坦德柔性物流方案,該企業實現了物流人員減少、人工減負、效率提高、自動化和信息化同步升級。
該案例是AMR在半導體生產過程中的典型應用,通過AMR進行晶圓搬運,大大減少搬運工人,提高搬運效率,解決擴建廠房招工難等問題,達到自動化升級、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柔性定制,實現敏捷生產。制造企業的生產模式已向小批量、多規格、高定制方向轉變。更富有“柔性”的產線,才能贏取更廣闊的市場。與傳統的磁條導航和二維碼導航AGV不同,AMR所有的導航都是依托激光雷達,通過激光雷達掃描四周的環境,得到一個回波,與地圖位置進行對比從而導航。
AMR在滿足人機協同與柔性物流需求的同時,還可以在各種復雜且動態變化的環境下運行,具備產品部署周期短、應用場景靈活以及降低成本等優勢。
03
想企業之所想
持續助力半導體行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半導體芯片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斯坦德以標準移動機器人平臺搭載多種功能模塊,可滿足半導體行業多環節生產需求,將工廠不同的工藝設備在物流層面實現柔性互聯。
目前,斯坦德已服務于多家半導體行業頭部客戶,未來也將始終站在半導體企業角度,不斷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促進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更好更快地發展。